腳板底痺痛、腫脹原因有許多,例如早上起床後下床踏出第一步,立刻感覺到如針刺一般的疼痛,就是足底筋膜炎的常見症狀。除了足底筋膜炎以外,其他常見的腳板底痛原因還有滑囊炎、痛風、肥胖、鞋子不合適、扁平足、高弓足等。1
腳板底痛患者不但會不良於行,也可能因運動不足而變得肥胖,或是提高跌倒骨折的風險,無形之中形成了健康上的許多風險,所以千萬要小心。
來看看腳板底痛的病症、成因為何?有哪些腳板底痛穴位、拉筋有助舒緩,以及有哪些腳板底痛的治療方式,能幫助我們迅速消痛、減少復發。

目錄
腳板底痛原因有哪些?
腳板底痛原因眾多,除了運動創傷或鞋履不合適,更與天生足部結構問題、肌力不足等有關;從足底結構看,腳板底痛有機會由於足弓、肌腱、肌肉、關節等出現問題所致。1
扭傷
走路時不慎扭傷引致腳板底痛十分常見,但若扭傷後不多加小心,有可能不易恢復或反覆扭傷,也就是所謂的「習慣性扭傷」,不僅長期影響活動,還有演變為長期腳板底痛的可能。一般疼痛位置是腳板底中間及後踭內側痛。
足底筋膜炎
足底筋膜炎(Plantar fasciitis)是腳底板痛的原因之一,症狀包括早起時踏出第一步感到刺痛、足底發炎、疼痛、麻痺等。

肥胖、久站
體重過重或從事久站的職業亦會使腳底承受的重量增加,容易引起腳板底痛。
腿部肌力弱、運動不足
運動不足或年紀增加等原因,容易使腿部肌力衰退,這容易讓足底的負荷增加,更容易損傷,導致腳板底痛。

到底腳板底痛的真正原因是什麼?建議到ANKH機能再生由跨領域專業團隊作詳細評估,再制定個人化的「RDS+極速去痛技術」治療方案解決痛症。
運動過度或傷害
運動時可能因為跑步、彈跳等動作讓腳底承受過大壓力,造成足底損傷、發炎、麻痺等問題,形成腳板底痛。
穿著不合適的鞋子
穿著不合適的鞋子如鞋底過硬、鞋身太緊、鞋跟過高、鞋頭太窄,難以發揮分擔腳部負擔的功效,使負荷集中在一處,造成腳板底痛或麻痺。

如何選鞋避免腳板底痛
- 避震緩衝:減低足底的衝擊
- 高包覆性:穩定腳跟
此外,謹記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鞋款。足弓較低,要穿有內側足弓墊高設計的鞋款,以減低腳板底的壓力;有姆指外翻問題,要選夠闊夠深的鞋子,腳趾與鞋頭應最少預留半吋空間,以免痛症惡化。
莫頓氏神經瘤
莫頓氏神經瘤由於連接腳趾的神經受到刺激、壓力或受損所致,患處主要是第3、4隻腳趾之間。患者前腳板底有突如其來的刺痛、灼熱或麻痺感,更會感到如有一顆小石頭於腳板底。
扁平足、高弓足
人體腳底的足弓弧度不足,也就是扁平足(Flat feet),以及弧度過大的高弓足(High Arch Feet),都有可能會讓腳底負擔增加,提高腳板底腫痛的風險。兩者均可能先天遺傳,而扁平足也有機會是因為創傷、磨損所致。
在物理治療師或醫生的建議可穿著鞋墊,以減低腳板底所承受的壓力。

滑囊炎
不斷重複的動作會提高足底關節滑囊的壓力,形成滑囊炎(Bursitis),嚴重時可能導致腳板底痛及紅腫。
痛風、拇指外翻等其他問題
痛風及拇指外翻是導致腳板底腳拇趾處疼痛的原因之一,拇指外翻會形成腳拇指外側痛。
腳板底痛不同位置:前腳板底痛、腳板底中間痛可能是哪些原因?
每位腳板底痛患者痛的位置都略有不同,可能是前腳板底痛、腳板底中間痛或後腳掌痛,原因亦不盡相同。透過痛楚位置,可簡單推測由什麼痛症引起,但記得只作參考之用,更進一步的診斷需由專業醫護人員進行。
腳板底痛與腳踭痛位置
前腳板底痛/腳趾痛可能是2:
- 扭傷
- 類風濕關節炎
- 退化性關節炎
- 滑囊炎
- 痛風
- 拇指外翻
- 莫頓氏神經瘤
- 雞眼、腳疣
- 骨刺、骨折
腳板底中間痛可能是:
- 足底筋膜炎
- 滑囊炎
- 跗骨隧道症候群
腳踭痛/腳後掌痛可能是:
- 足底筋膜炎
- 扁平足
- 高弓足
- 滑囊炎
- 阿基里斯腱炎
- 痛風
- 足跟脂肪墊損傷
- 跗骨隧道症候群
- 骨刺、骨折

腳板底痛治療方法有哪些?中西醫治療方法介紹
腳板底痛成因各異,需先行診斷、評估,再依以下方式治療:
中醫治療
中醫治療腳底板痛,是利用中醫調節「氣」、「血」之原理來達到治療效果:氣血為人體之生命泉源,不通則痛。
中醫以針灸、藥膳食療等方法,幫助腳板底、腿部各處去濕、通氣血,從而舒緩腳板底筋痛。
西醫治療
西醫治療方面,主要以藥物治療或物理治療的方式來幫助腳底板痛患者緩解疼痛,並根據患者情況評估是否須要進行外科手術。
藥物治療
一般西醫會為腳底板痛患者處方消炎止痛藥物,嚴重者則可能要接受注射治療。
此外,若屬於體重過重患者,醫生亦會建議患者減重。
以足底筋膜炎為例,絕大多數患者無須動手術即可有良好療效,腳板底疼痛患者不必過度擔心。
物理治療
腳板底痛常見的物理治療方式是採用消炎止痛儀器,緩解腳板底痠痛、幫助放鬆足底肌肉。
物理治療師也會根據腳板底痛患者情況,設計一系列的運動訓練計劃,如強化腿部肌肉的簡單訓練方式,有助減輕足底負擔。
迅速治療腳板底痛:獨家「RDS+極速去痛技術」
以上提及的方法各有千秋,而ANKH機能再生-痛症健康集團獨有的「RDS+極速去痛技術」提供全面、綜合的治療方法,匯聚世界頂尖科學及創新技術結合中醫經絡智慧,以非入侵的方式治療腳板底痛。
應用高端專業儀器包括獲美國FDA和歐盟CE認證儀器、專業個人化運動建議、藥物治療、飲食建議,以及專屬手法和配方等方法,治療腳板底痛,既迅速且復發率少。
「RDS+極速去痛技術」獲跨領域的專業理療團隊支持,由中醫、物理治療師、運動科學顧問、西醫、營養師、健康顧問及理療師組成,以中西合璧的方法,針對腳板底痛患者的身體狀況,度身定制治療方案,從腳板底痛的根源著手改善,從而預防下一次的復發。

「RDS+極速去痛技術」三步驟:
「R-Restore+」修復痛患
我們的專家會使用專業高端儀器,當中包括經歐美認證的儀器,幫助腳板底痛患者更快找出痛症原因,再刺激患者自身自癒功能,達到迅速消炎止痛的效果。
「D-Detox」疏通經絡、排酸去瘀
活化患者全身筋絡氣血、加速新陳代謝,幫助人體自身免疫功能更加健康,促進腳板底痛患者身體排毒排酸機能,消除痛症。
「S-Strengthen」強化鞏固肌肉關節
採用經歐盟CE及美國FDA認證之高端專業儀器,幫助促進患者肌肉收縮及放鬆活動,輔以專業手法來提高關節靈活度、緩解疼痛,讓腳板底痛患者迅速恢復活動能力,並減少因為活動力降低導致的肥胖等健康風險。
ANKH機能再生擁有15年去痛症經驗,逾13萬人個真實見證,成功去痛率達95%,獲得不少正面評價。收到客人的感謝信,鼓勵我們做更好。

更多ANKH機能再生真實客戶分享可以到此連結了解更多:https://ankh.com.hk/客戶分享
此外,ANKH機能再生屢獲殊榮,是第一間企業榮獲香港醫護學會頒發「最受醫護人員信賴痛症治療品牌大獎」及「最受醫護人員信賴最高榮譽去痛技術大獎」,並於香港滙豐銀行支持、Business Innovator舉辦的《2022創新商業方案大獎》中,成為全港首間去痛症集團獲得「創新科技極速去痛技術」殊榮,極速去痛成效毋庸置疑。

舒緩腳板底痛穴位
接受全面、綜合治療的同時,按摩一些位於足部及小腿的穴位有助舒緩腳板底痛。

舒緩腳板底痛穴位按摩 | 位置 | 功效 |
---|---|---|
陽陵泉 | 陽陵泉穴又稱「筋會」,位於小腿外側、膝蓋下方約2吋之凹陷處 | 改善下肢酸痛等不適 |
商丘穴 | 腳踝前下方凹陷處 | 改善足部疼痛之效 |
崑崙穴 | 外側腳踝後方尖端與跟腱間凹陷 | 舒緩腰腿不適及腳關節炎等症狀 |
在中醫角度,腳踭痛與人體經絡氣血不通有關,不但要以穴位按摩舒緩,更要配合全面的治療,以疏通經絡。ANKH機能再生治療腳跟痛患者時,會利用先進儀器配合專屬手法與配方,進行溫熱理療,以達致疏通經絡,行氣活血,活血化瘀,去瘀排酸的效果,從而改善腳板底痛。
飽受腳板底痛困擾?立即到ANKH機能再生免費體驗「RDS+極速去痛技術」,徹底解決腳板底痛。
簡單足弓運動舒緩腳板底痛
如有腳板底痛問題,建議平常可以進行簡單的足弓運動,能同時鍛鍊到脛後肌腱以及腳底各肌群,幫助足弓恢復健康。健康的足弓除了對改善腳板底疼痛有幫助,也能預防因腳板痛卸力到膝關節,而導致膝蓋發炎疼痛。
- 脫鞋,坐在安全穩定的椅子上。
- 雙腳穩穩踏地,用左腳拇指及食指夾住右腳的拇指,持續約30秒。
- 休息約10秒,再換另一隻腳以同樣方法進行。

足底筋膜炎是腳踭痛常見成因之一,想了解更多舒緩足底筋膜炎的運動,請參閱「【足底筋膜炎多久會好?】教你5式舒緩運動拉筋及護理貼士,腳底滾球、抓毛巾自救!」文章,由運動科學顧問推介5種舒緩足底筋膜炎的運動及日常護理貼士。
*此文章旨在為大眾提供一般資訊、教育及參考,並不構成個人的醫學建議、診斷或治療。上述舒緩腳板底痛穴位或運動拉筋僅供參考,每個人體質或病情都不同,宜事先諮詢ANKH機能再生的中醫、物理治療師、運動科學顧問或醫生的意見。進行這些穴位按摩或運動要以自己痛楚感覺作指標,量力而為;如感到疼痛不適,應馬上停止
參考資料: